Search

[不要有感覺,就不會受傷?-感受的逃避與面對]
  
  朋友在一次聊天的過程中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不要有感覺,就不會受傷?-感受的逃避與面對]
  
  朋友在一次聊天的過程中,提問「自己好像對情感很遲鈍,過去都很理性的思考,沒有想過太細膩的感受問題」,邊討論的過程中,慢慢發現自己彷彿是「習慣性的不要有感覺來保護自己,因為沒有感覺就也不會感覺受傷了」。
  
  短期來看,好像可以得到不會痛、不會受傷的好結果,但長期來看,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而不自知,如:失去面對失敗與挫折的能力、無法從錯誤中成長學習問題解決的方法...。完全隔離情緒感受,可能讓人無法正視問題,讓問題反覆發生,形成惡性循環,同時也讓人失去成長以及感受到美好情緒或事物的機會。就像痛覺人人不喜歡,但若沒有痛覺的功能,人可能就無法學習怎麼避免危險、怎麼求生存。
  
  面對危機時,若情緒已超出能力負荷,先短暫的逃避、隔離,能讓我們有一個喘氣的時間與空間,用以準備解決問題的心力,如:調整心情或處理問題本身。當我們準備好了,慢慢評估危機的威脅程度,想想應對的方式,或尋求可以幫忙的資源,下一次再面對類似問題時,也許不再那麼害怕了。
  
  以前在書上看過一句很棒的話:「一艘船停在港灣裡固然安全,但那絕對不是造船的目的。」
  
  而我們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呢?
  
  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:)
  
  
  
文、圖/洪千惠 臨床心理師
  
  
#心理師的畫話人生
#心理會談室
#心理惠談室
#心理繪談室
#在想哪個命名好XD
  
  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您好,這裡記錄、分享生活或工作心得、筆記,讓心理學回到生活,過得更好。 歡迎演講、工作坊、諮詢、合作邀約
View all posts